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大时代,慧眼如炬,守望纯粹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缘起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为了引导读经家长和青年学子了解读经教育,道中书院第三轮直播的结尾,由道中书院宣导讲师王欢锋和薛春黎分别进行学堂家长专场(3月24日)、大学生专场(3月25日)


王欢锋学堂家长专场



智慧洞见未来,见识决定出路——读经家长进修之道

分享提纲:

一、当前部分读经家长面临的问题:

1.孩子背完了十几万中文经典,被劝读解经班,怎么办?

2.孩子背完了十几万经典,甚至快包本完三十万经典,并立志进入文礼书院求学,被劝不要进文礼书院怎么办?

3.有人说文礼书院以新儒家为归宗是把孩子引向狭窄的学术之路,将来不一定能适应多元社会?

4.十五六岁的孩子心性不定,应该解经,以求道来涵养心性,为何这个时候来学习多种外语?

5.文礼书院学子如何面对未来的现实生活?

6.为什么文礼书院要以当代新儒家为归宗,尤其要特别提倡牟宗三先生学问?有人说牟先生的学问是知识系统太强,很容易把学生套进去,限制学生的发展怎么办?

二、对以上问题的简易解析:

1.关于解经的问题:

       读经教育的发展本来就规划有三个阶段:读经、解经,行经。只不过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进展,因着人性发展的阶段性而设立规划,使其更合乎人性特点。从本质上讲,读经,解经,行经本是一体的,读中有解,读中有行。人的心灵是活的,具有活动义,因此只要多读,自然就会有默默领悟,而这种默默领悟,恰恰是智慧酝酿,有益于启迪生命。一般解经若只是沉溺于文字、声韵、训诂,不明经典背后义理,则于生命道德之长养未必有益。

       背完三十万字进入文礼书院,书院自有解经之安排。文礼书院的解经所选择之注解皆为千百年来历代学问名家之著作,且解经大体先通做基本文字、声韵、训诂之基本功夫,进而进入义理之了解,且以义理为主,以涵养振拔生命为要。解经尤其是义理解悟需有明师的启迪。一般解经班,虽然招收的孩子或许也有经典背诵之基础,然所选择之解经之注解未必有百年千年之眼光与卓越之见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对于义理启迪得有明师硕儒之启迪,否则不易悟入生命学问之门也。文礼之季谦先生乃当时之明儒,即便如此,先生也只是引领学生体证经典而已,不知社会上其它解经班之倡办者何来指点学生解经之自信?

2.关于书法、中医及各类才艺学习:

       一个读书人自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于艺术学习,有所谓“大六艺”与“小六艺”的区别。大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此皆生命之学问,长养德性,成就人格。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此是小六艺,润泽现实生命,增加生活之技能,丰富人之心灵情感。

      书法及各类艺术之学习皆有其道,而各类艺术学习之道,客观之理,皆通于教育之理。因此一个有道的书法家,若缺乏对教育之整体的见识,纵然这个有道的书法家,也未必能教出有道的学生。反之,一个对教育之道,对人性有深刻洞见之一般人,只要把握各类艺术之道,纵然不是书法家,也依然可以培养出有道的书法家或艺术家。就好像钱学森先生问温总理:为什么百年来中国再也没有培养出民国以来的杰出人才?大人物都不知道大人物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所以艺术学习核心不在技法,而在背后的洞见。同样医者的背后是医者的仁心,医者的洞见与智慧。文礼书院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孩子们这种背后的洞见与智慧,有了这种背后的洞见与智慧,再开现实之术就是高度笼罩低度。一般书法班,中医班,纵使学生有一定经典背诵之基础,然若指导之师者,背后之洞见与智慧不足,亦不足以全然培养出大家。

3.关于书院为何要学习五种外语:

       因为这个时代是中西文化会通的时代,要会通中西就必须要学习多种外语。拉丁文是欧洲的母语,要了解西方文化,读懂各类西方经典著作,拉丁文就是一把钥匙,希腊文也是了解西方古典文献的钥匙,只有拿到这两把钥匙,才能深入西方经典,了解西方文化核心。同样梵文是了解印度学问的钥匙。

      西方文化重客体性,在人类思辨理性方面有充分的开展,发展出完整的自然科学,民主政治,与独立的哲学,宗教系统。中国文化重主体性,在人类实践理性上有充分开展,发展出智慧学问以儒释道三家为核心,圆满圆融的生命学问体系。但是我们欠缺恰恰是知性主体的充分开发,这里就是我们需虚心向西方学习的地方,也是在此一时代尤需重视的地方,也是文礼书院会通中西文化之千年眼光。

     至于为什么选择13岁入学之后经过一两年解经后,立即开始学外文,乃是因为人类学习外文有关键期,大体上过了13~20岁的时期,越往后越难。

4.关于文礼书院为何以当代新儒家为宗:

      之所以以当代新儒家为宗,并非是出于民族情感而定于一尊,而乃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文化心态,唯新儒家之“全盘化西”之文化心态最健康,最中正。新儒家既不排斥佛、道两家,更不排斥西方宗教,皆合理承认其价值,给予最恰当的安排。同时对于西方擅长之民主与科学,当代新儒家是立足于民族文化本位,积极吸收消化之,此种文化心态是百年来最理性的,也应当是每一个有良知,有见识的中国人都该予以理性了解并给与肯认的。

      新儒家本来就是尊重人类一切理性的价值和成就的,因此以新儒家为宗,不仅不会限制学生,反而培养出一元涵盖多元、高度笼罩低度、核心带动外围的大能力。现在读经界内有所谓“多元并进”思想,其实质不过是打着读经教育旗号的“新实用主义”思想抬头,这种多元是没有根的。

5.关于书院把孩子引向狭窄的学术之路:

      文礼书院以传道为己任,也并未限制学生将来一定要以学问,学术为职业。书院培养四类人才: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各行业君子领袖精英。纵使是书院的学习,也是打基础。书院规划除解经外,有博览群书,博览中自然有西方自然科学,中国古代科技等自然科学内容可以涉及。且要学自然科学也需明白自然科学本质,乃至于民主政治的本质皆从人类心灵之“知性主体”开出,研读当代新儒家哲人著作,尤其是研读牟先生之著作,恰恰可以提升我们思辨能力,研读牟先生之《理则学》《逻辑典范》对于学习自然科学都是莫大助益的。

     文礼书院虽有涉及一般大学之学术,但与之有根本不同。

5.关于牟先生的学问名相繁复,系统性强,以知识解构智慧:

         牟先生学问表面上看是知识概念性内容多,实质则是以知识方式在阐述生命学问,其背后学问主体仍是生命。像《中国哲学的特质》《五十自述》《历史哲学》《人文讲习录》等诸多著作皆有其深刻文化意识和精神生命灌注其中,善读者自然能受到生命启迪。读牟著需下工夫,不下工夫、不愿钻研,就妄断牟先生书于生命道德修养不大,此皆是虚妄,为自己不愿深入下工夫找个借口罢了。

      当代著名学者李明辉先生潜心研读西方哲学,尤其是研究康德哲学数十年,李先生以其对康德哲学研究印证了牟先生对康德哲学解读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当代大陆著名学者郭齐勇先生也多次发表文章赞叹牟先生在宋明儒学深入解读上超越当代政治儒学某学者。由此也足以见出牟先生的高度。

      在当代学习中国哲学乃至于研究西方康德哲学,经过牟先生不一定有好的中西哲学,但不经过牟先生一定是坏的中西哲学。

6.关于文礼学子的现实出路:

       书院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洞见能力,有了强大的思考力与洞见能力,拥有智慧,将来解决现实问题自然不难,百工技艺皆可从事。一个只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人,将来可能就是给别人打工的。一个拥有智慧,拥有洞见的人,有领导力思维的人将来就容易当领导。文礼书院就是培养学生拥有智慧的能力。诸葛亮二十八岁出山之前就是闭关读书,但不出山则矣,一出山就能三分天下。

三、智慧与知识的关系:

1.智慧:主体性,不变性,永恒性,背后是“道”。

知识:客体性,无穷无尽,与时俱进,日新月异,背后是“术”。

唯有以智慧驾驭知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

2.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智慧出实践,智慧比实践首出,见地比热忱重要。

真正的实践就是心灵的实践,“才动即觉,才觉即化”。

四、文礼书院的理想:誓以颜回之志为志,让颜子之学粲然复明于世:

1.颜子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贫而乐。

2.孔门传道: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门人传孟子。

3.孔颜之乐:孔子与颜回是既有儒家昂扬刚健之精神,又有道家谦退洒脱的精神。

4.若明颜子之学,则当知王龙溪,龙溪之学又是阳明学之烂熟,又是检验阳明学之钥匙。这是儒家心性之学的核心,千百年来能讲清楚的,是牟宗三先生。

五、家长的进修之道:

1.诵读《孟子》百遍:孟子学是儒家学说十字打开的理性架构,没有孟子学就没有后来宋明理学,就没有当代新儒家,就没有今天的读经教育。很多家长之所以困惑就是因为只读过《论语》一百,而很可能没有读过《孟子》一百。

2.研读牟学四入门,乃至于深入研读牟先生《心体与性体》三大册及《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3.有基础者可到道中高阶班,牟学班深造。

4.家长必须提高见识,增长智慧,有了智慧才可以洞见未来,有了见识才能看清孩子未来的出路,乃至于不仅找到孩子出路,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精彩语录摘要

守真:
1.“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颜回短命,颜回没有大富大贵,颜回有他的命限,但是我们要看他背后的精神,尽义才能知命。颜回正是考验我们家长的见识。
2.文礼学子将来出来怎么过现实生活?文礼一学子回答: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现实的出路取决于你的智慧。这叫向上走,一般人都是向前走,向前走不如向上走。
3.牟先生的书是清明的书,读牟著能提升我们家长的眼界,更好地引领我们的孩子。
4.在这个时代不缺少知识,或者获取知识很容易,但是如何使用知识,取决于我们的品德和智慧。
5.智慧是永恒不变的,知识是日新月异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知识用加法,学智慧用减法。

6.大师问:您相信明天会出太阳吗?(相信)您看到明天的太阳了吗?(没有)为什么相信,不是看到才相信,而是相信才看见,这就是智慧。

薛春黎:
1.实践有两种:一种是心灵的实践,智慧所在;另一种是总结现实的经历形成的理论,叫做经验。
2.孔子颜回的生命同时具备儒家刚健进取的精神和道家逍遥洒脱的精神。
3.
我们做教育、培养人才的最高理想就是:希望颜回之学粲然复明于世。
4.智慧是对深远的事物或道理的洞见能力,犹如夜航船里的罗盘指引我们前进。
5.颜回是天地的精神,就像《易经》里的复卦,一阳来复,大地回春。

胡小芳:
1.人生的出路有两层:人生的理想和现实的出路,用人生的理想照见现实的出路。
2.老实、大量读经,是从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颜子的好学精神一脉相承而来。

3.智慧出真理,不是实践出真理。实践有两层:有形有象的知识的实践和无形无象的心灵的实践。
4.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是人类文化共同体。
5.智慧是先验的,智慧就是使用知识的能力;智慧就是对于深远事物或道理的洞见能力。
6.做任何一件事前,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

陈亿挺:1.见识决定出路,智慧洞见未来。智慧比实践首出,见地比热忱重要。
2.智慧是使用知识的能力,智慧是对于深远道理的洞见能力。
3.实践之学三要领:立本体,开工夫,证境界。
4.周公据事制范,孔子摄事归心。
5.一元开出多元,多元回归一元。
6.季谦先生悟后起修,洞悟天理人性,开出读经教育。
7.文礼书院不仅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还要解决人类永恒的问题。

史志芳:
1.
读经教育就像一辆公交车,随时有人上车,随时有人下车,谁能走到最后,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见识。
2.智慧是心灵的一种洞见、一种领悟。
3.
要想让一个人有现实上很好的出路,就不能把眼光着眼于现实上的技能,现实的出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
4.一个有理想的人,在现实上一定能有所照顾,让现实越来越接近理想。
5.有了真理想,现实上该呈现的,一定会有所呈现。

线上师友留言点赞


文礼书院是新儒家三大志业的承载之地,是教育最高理想的载体。作为文礼学子的家长,或者即将进入文礼书院的学子的家长,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理想!用理想开出现实,而不是向现实妥协。面临现实的艰难纷扰,我们要时时回归初心,护持我们的最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护持文礼,护持新儒家三大志业,为孩子的慧命保驾护航!
薛春黎大学生专场




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使命

一、“大学”释义

        (一)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成人成己。

        (二)大师与大学问:先读十年书,再听一席话。

        (三)做学问三重境界:能思考,多读书,有生命的感应。

二、做学问:智慧与知识

       (一)学生本分:学习两种学问,人文与科学。

       (二)考试的意义:是标准而非目的。

       (三)兼职的价值:使生命的长进。

       (四)出国留学的目的:复兴民族、反哺家国。

       (五)毕业论文的价值:经世致用,利于苍生社稷。

       (六)择业、创业时的思考:以不安不忍的心创造发明,造福大众,进德修业。不做自私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摆脱“打工者”的心态。      

三、做人:孝亲尊师,立己达人。

       (一)成长关(情爱观):树立理想,志于学,志于道。

       (二)事业关(名利关):选择职业,为人为己,永不叹气。引领社会。

       (三)生死关(健康关):身心健康,早起读经典,养浩然正气。

四、理想与使命

       (一)为家人:孝悌亲亲。

       (二)为国家:善化社会风气。振民育德,化民成俗。

      (三)新儒家的三大志业:道统(智慧学问)的继承;学统(科学)的开出;政统(民主)的完成。

五、建立书香大学校园

       (一)选经典读本的标准

                  1.大字不伤眼睛。

                  2.原文不要注解。

                  3.全本不要节选。

                  4.有拼音。

                  5.没有插图。

       (二)诵读经典的秘诀

                  1.出声读。2.大声读。3.带读。4.齐读。5.记遍数。

       (三)成立国学社团读书会:一个人一本《论语》,带动一群人。

       (四)论语一百冬、夏令营:关注道中书院微信公众号。

       

精彩语录摘要

陈亿挺:

1.智慧引领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方向对了头,一步一层楼。
2.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学问之谓也。
3.为人为学的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4.
做学问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思考力,二要多读书,三要有生命之感应。
5.人生有三关:一曰男女成长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二曰事业名利关(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三曰身体健康关(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人类伟大的志业:一曰教师(医心,开启智慧);二曰医生(医身,救死扶伤)。
7.人类文化像一辆车子,智慧如方向盘,知识如发动机。
8.学问为天下之公器,以造福天下苍生为旨归。

守真:
1.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学问无国界,做学问的人有国界。
2.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早起是要读书的,这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本分,是一辈子的本分。
3.教室是师生共学的地方,是老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是学生聆听老师教导的地方。
4.
大学生的本分应该是在教室、图书馆里,做学问。先把学问做好,再做事。要时时记得:做人是第一位的。
5.做学问,要让自己受益,身边人受益,利于家国天下。
6.人生要迎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
7.人生既要有方向,又要有动力。
8.中国的文化是向上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合适的地方在好的地方停下来,而西方的文化是向前的,科技不断地进步发展,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下来,可灵魂落在身后了,等一等灵魂吧。

吴伟宏:

1.用一颗不忍、不安的心为天下人谋福祉,才能制造出利于民众的好东西,才会源源不断地创造灵感。

2.隔行如隔山,隔知识但不隔智慧,每一个行业后面都有一个道理,都通于道。

3.听讲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先读十年书,再听君一席话,好比画龙点睛,自己先画好龙,然后再点睛,才能破壁而飞。

4.自己做学问,要让自己先明白。自己先做一个明白人,再让自己身边的人受益。

5.人生成长,要过情感关、事业关、健康关。

6.出国留学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要学有所成,所学的学问可以滋养自己的生命,还要回来报效自己的国家,造福自己的家乡,回报社会。 

谢勤:

1.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师之谓也,是有大学问(经典所载)之谓也。

2.我们之所以离开我们的家、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回报我们的家、国。

3.志于学:如果一个人有志向,就努力通过学习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如果一个人暂时还没有志向,也要通过学习立定志向。

4.选择对象的标准:第一要有仁爱之心;第二要成熟理性,不因一时感性情绪而起落太过在意;第三要有君子之德。以上三条可通过读经典而来,读《论语》一百遍。

5.我们不求“人人为我”,但问自己有没有“我为人人”的这颗公心。

王欢锋:

1.高中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犹如小鱼入大海”。

2.大学应该是国之重器,不是技校。

3.先有智慧,再读书。有智慧的人,用他们的智慧指引我们读智慧的书。通过读智慧之书,继续增长智慧。

4.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说,一个做学问的人,要有三种能力:第一要有思考力(根源而整全的思考);第二要多读书(经典之书);第三要有生命的感应(体贴经典背后的真生命)。

5.素心人方可做学问:“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6.大学生日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早起,读圣贤书,读书求学是学生的本分。

7.上大学不是为了做兼职。如果非要做兼职,要考虑所做的兼职工作能不能有利于生命的成长。

8.心灵的病苦,也是一代人的共同的苦。

9.西方大学的基本定位:大学主要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中国的大学是大学之道,明德亲民传道的地方。

1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在年轻的时候内心要有定力,要经得住现实界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一见钟情多不靠谱,日久生情可能靠谱。

11.彼此相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为对方付出,背后要有仁德孝悌之心,孝悌就是对父母兄弟好,爱父母兄弟姐妹是第一步,爱对方是第二步。

12.一个人要有君子之德,男生要勉励自己做一个男君子,女生要勉励自己做一个女君子。与其向外找一个男君子、女君子,不如自己先成为一个男君子、女君子,成为别人交朋友的好对象。

13.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年时不和别人争斗,只和自己比,每天比自己进步一点点。做事业是自己的事情,要往内求。中年人如何过名利关?一个人要善于反省自己,时常自我反省,要善于察纳雅言。

14.西方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但什么时候停呢?不知道。中国的文化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文化的列车,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刹车板,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匹夫不是指我们之外的其他人,首先应该包括我们自己。大学生要有家国的情怀,担当起时代的文化使命。

16.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在每一个高校建立一个“论语一百”读书会或国学社团,从诵读“论语一百”开始。只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带动一个社团,让每个学校经声响起,文化之国再造不远矣。

徐清秀:

1.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适应单位或社会,而是理性的引领单位和社会,从而造福人类。

2.当今大学生的使命是要汇通中西文化,引领时代风气,用东西方圣贤之光明点亮世界。

3.古人云:“学不见道,枉费工夫。"此处的道,亦指为人为学之道。

4.重要的人际关系:

事亲(儿女对父母)之道:有隐无犯

事君(下级对上级)之道:有犯无隐,

事师(学生对老师)之道:无犯无隐。

5.大学生应有:"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心态来对待学问。

郑路达:

1.所有的领域最先接触的时候都要受教育,总的来说人世间所有的事都来源于一件事,那就是教育。

2.我们选择一个职业,就要有主人翁意识和经营这个职业的能力,而不是为别人打工的心态。

3.管理背后的软实力就是传统文化,就是孔子所指的仁爱。管理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管理。

4.创造之源在哪里?来自于一个人的不安不忍的人心。

5.一个人为人为学要具备三个能力:一要能思考,二要用功读书,三要有生命的感应。

6.王国维先生说,做学问三重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熊十力先生说,做学问要有一种孤往的精神。虽千万人,吾往矣。

7.早起有一件事就是读书,这是我们做学生的本分。

8.刚上大学时,每一场讲座我都去听,有些老师就问,“你怎么来听我们这个专业的课?”我说“我不知道的,我都应该学,我是一个学生,我应该学我应该学的。”

9.要想听懂一席话,先要读上十年书,但是哪一天恍然大悟,我期待、等待。

10.很多大学生出国留学,但要明确我们出国的初衷:今天我们之所以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回家,长养生命,回到家乡反哺家乡。

11.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打掉的就是打工者的心态。不是去适应社会,而是改善社会;不是与社会接轨,而是造轨,让社会来接我们的轨。

12.一个人做学问,最终的目的是见道、明理,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明白为人子女的道理。哪怕是研究生毕业,没有见道,也是白费工夫。

13.孝顺,孝心要顺着来。事亲之道,有隐无犯;事君之道,有犯无隐;事师之道,无犯无隐。

14.选对象的标准:一、喜欢我,爱我。这个爱是无条件的,不为回报而付出。二、心性成熟、理性,至少对理性有向往。三、要选一个君子,文质彬彬,坦荡荡。

15.有一个地方我们需要争,需要比,是与自己比,我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我自己有没有长进。

16.选经典文本,要全本,不节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盲人摸象,只见一端。

17.每个大学生以自己为原点,自己读经典,带动身边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建立一个经典晨读小组,每一个人带动一个大学,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就不远了!

线上师友留言点赞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魏丽在线上组织文学院学生观看“大学生专场”直播,学员们留下在线收听的心灵感悟,现刊出部分以飨读者!


17本3班赖颖慧感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时代,青年之使命”,是薛春黎老师大学生专场演讲的两个主题。上半场总体讲大学生上课、考试、写论文、毕业、择业,下半场谈大学生新时代大学生使命,这其实和老师平时讲的不谋而合。领导人多次在多个场合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及国家大力宣扬“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的主题,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其实对这种精神培育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并未真正理解和践行其中的时代价值。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背后的历史文化意识、哲学性思考,所折射出的生命担当和家国情怀正是我们奋斗的原动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圣人给予我们的智慧,中华经典承载圣人所领悟的天地之道,承载圣人智慧和品行,这些智慧为我们点明为人为学的方向。通过中华经典的学习,思考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重要的东西,进而思考实现的方法,只有将个人和社会联系才能创造希望和未来。疫情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灾难,但也恰巧是这场灾难创造了领悟本土文化的契机。许多价值信念需要历经许多世纪之后,才充分彰显出其中包含的道德和实际的政治重要性,而中华经典透露出的价值信念就具有这种强大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演变和深化,中华优秀经典所具有的道德的洞见和价值观念的觉醒依旧具有唤醒和引导的作用。如《论语》由于它的道德内涵具有人类的普遍价值,使得其中仁、义、民本思想在这场战役中,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依旧璀璨。由此可见,传统经典这一文化根基不仅对于个人生命成长,还是对国家与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智慧只有被具体化,被大众所学习和践行,这些价值信念才能内化到人们的意识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所以中华经典不可不读。只有当一代青年通过中华经典激发出民族精神、树立起文化自信,让责任和担当成为前行的动力时,一代青年才能成为新青年。从前当人们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时,我们的想法是“是吗?为什么?”,而现在通过对中华经典的浅薄的学习以及对疫情的思考,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我们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发展都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越早的唤醒自己,越早的勇往直前,才能当前行的接力棒交接到当代青年手中时挺起坚实的臂膀,用责任绘就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担当。

17本3班钟欣感悟:

听完昨晚的讲座,心灵多次被震动。从“大学”释义,到如何做学问,再到如何做人,如何做好新时代大学生、完成大学生的时代使命以及大学生如何建立书香大学校园。在这五个专题中薛春黎教授从不同的生命状态,展现国学经典内容,不断地触动了我生命的不同境界,从而带来了一个结果——对自己生命的反省!回想自己走过的路,多少次是在自我批评和自我安慰中辗转无眠。无论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决定:每天计划要完成什么内容以提升自己,或是要坚持一项什么类型的运动……乃至学业上的方向或生命中重要关系的开始和结束的大决定,很少能有从始而终或依终而始,能让行动有力量的持续、总会陷入“为什么我当时不那样做?如果之前我这样考虑,是不是就不会发生?……生命,就在这样不断的内耗和矛盾中,走向迷茫,失去方向。回想自己从2019年2月开始读经,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等200遍以上的诵读,再到《孟子》的继续研读,还有一些不成熟的研习理论,生命中期待的“脱胎换骨”好像并未到来,但其实,有一种朦胧的感觉:我对生命中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了警觉!慢慢地我就领略到了读经的意义:只要多读书,多去了解它,就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人生境界,开发我们的情感,指导我们的理想,鼓舞我们的志气,开阔见识,建立清明的思考,让生命中的事事物物皆归于正,成己成物!薛春黎教授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提升了认识教育的高度,更让思维的方式有了全局整盘的立体感。希望今后诵读经典,从《论语》到《孟子》,从开始求快、求表现,到一遍遍磨耐心性,在文字般若的洗涤中,在圣贤智慧的引领下,让自己困顿的生命有所依靠,重新燃起生意,能够勇敢有力地站起来,生命从外放走向内守,从向外抓取转向向内窥探。听完讲座,顿觉豁然开朗,解开了心中疑惑,同时也更深刻体会到儒家良知之教,生命之学,不可停留在知识层面,要切己体察,反躬自身!


新时代,新青年,我们正值芳华,是最好的年纪。用最好的年龄,学习最好的文化,担当起文化的使命,而这最好的文化就是我们中华的经典,乃至于西方的经典,所以我们要多读经典,继承文化,才能承担这个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让我们一起勇猛精进,迎难而上!祝大家进德修业,日臻美好!当然,也希望各位多来道中参加我们的“论语一百”冬令营夏令营,我们共学适道,守先待后。

编辑:薛春黎 王欢锋

审核:宣导中心

    1.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2.各地承办教育局下文件的校长论坛资料汇编

    3.经常6+1:王欢锋+朱永杰、陈亿挺+薛春黎专题系列授课(3.16-3.21)

    4.【公告】道中书院讲师团团长新老交接(王欢锋卸任薛春黎接任)仪式(2019年11月27日)

    5.【简报】经常6+1:王欢锋+朱永杰“读经推广战略研习会”线上直播简讯(3.16-3.18)

    6.王欢锋3.24学堂家长专场和薛春黎3.25大学生专场线上宣讲公告

    7.【简报】蒙以养正,活泼泼;果行育德,坦荡荡——用生命讲课,用精神感召

    8.师者父母心:当学生像吃草的羊,当老师则是从吃草的羊变成牧羊人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12+12”进阶宣导班招生公告,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